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北宋中期的政风之变

时间:2020-12-03 10:06:37编辑:野蛮历史网

  天圣三年(1025)四月,官卑位低的范仲淹上《奏上时务书》,纵论当今之务,倡言“兴复古道,厚其风化”;要求朝廷广开言路,实施变革。他说“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矛头直指守旧的执政大臣。他的上书,揭开了仁宗时期新政运动的序幕。天圣五年,丁忧中的范仲淹又陈《上执政书》,力言变革之道。他说:“圣人设卦观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知变者,其能久乎?”并尖锐地指出:“今圣人在上,老成在右,岂取维持之功而忘磐固之道哉?”又云:“务因循而重改作,岂长世之策哉?”再次对旧日派势力发起了挑战。在这篇洋洋七八千言的上书中,他提出了“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明国听”等具体建议,初步形成了十多年后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中的基本构想。天圣八年,他再次上书,公开批驳了道家的处世哲学,表达了与朝廷保守势力绝不两立的决心。这是他对在“清静无为”的烟幕下实行苟安政治的又一篇檄文。

  景祐三年(1036),时任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对权倾一时的宰相吕夷简再一次发起攻势,进献政治论文四篇,从理论的多角度上对“清静无为”政治和保守官僚集团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从根本上否定了弥漫朝廷数十年的无所作为的苟安局面。同时,他再次驳斥了黄老之道主张的无名无欲思想,高唱儒家名教说,提倡献身社会的思想作风。

  天圣年间(1023~1032),刘太后听政,事多徇情。晏殊于五年正月、范仲淹于七年十一月、曹修古等于九年十一月,均因抗章忤太后意旨被贬外任。论者谓奋发于庆历之时的直言之风,实胚胎于此时(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五)。太后死后的明道二年(1033)四月,范仲淹任右司谏。这年年底,皇后郭氏因无子被废,范仲淹,孔道辅等十人伏阁谏诤,并斥吕夷筒辅佐无方,有损君德。此事引起朝论哗然,结果范仲淹又被贬责。

本文标签:北宋 之变 政风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