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北宋中期的政风之变

时间:2020-12-03 10:06:37编辑:野蛮历史网

  宋初政治颇尚“无为”。

  黄老思想在宋初虽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但长期以来,“士大夫以冲晦自养”(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三),“相与养成浑厚诚实之风”(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六),使得“人人因循,不复奋励”(范仲淹《上手诏条陈十事疏》)。近人刘咸炘《史学述林·北宋政变考》有论云:“真宗以前及仁宗初年,土大夫论洽则主旧章,论人则循资格,观人则主禄命,貌以丰肥为福,行以宽厚为尚,言以乎易为长,文以缛丽为美,修重厚笃谨之行而贱振奇跞驰之才。”这一概括,比较准确地揭示了当时包括政治风尚在内的社会风尚。

    南宋时朱熹曾论道,宋太宗、真宗朝“可以有为而不为”,太宗“不过写字作诗,君臣之间以此度日而已”,真宗则“东封西祀,糜费巨万计,不曾做得一事”(《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朱熹这番话,是近乎事实的。在清静无为、因循持重的政治气氛中,统治者虽然一意粉饰太平,但潜伏着的社会危机却在发展,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终于日益严重而暴露出来。天圣五年(1027),范仲淹在《上执政书》中,便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出一系列隐伏着的深刻危机:

  朝廷久无忧矣,天下久太平矣,兵久弗用矣,士曾未教矣,中外方奢侈矣,百姓反困穷矣。朝廷无忧则苦言难入,天下久平则倚伏可畏,兵久弗用则武备不坚,士曾未教则贤材不充,中外奢侈则国用无度,百姓困穷则天下无恩。苦言难入则国听不聪矣,倚伏可畏则奸雄或伺其时矣,武备不坚则戎狄或乘其隙矣,贤材不充则名器或假于人矣夕国用无度则民力已竭矣,天下无恩则邦本不固矣。

本文标签:北宋 之变 政风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