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从削藩到推恩:汉代经验启示改革应如何推行

时间:2012-05-06 01:26:08编辑:历史狂流

然而,这场让改革者和国家都付出了惨重代价的战争,却并没有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封藩问题。可能是出于维持社会稳定、避免更大规模战争的考虑,西汉朝廷在七国之乱后尽管推行了一些限制诸侯王权力的政策,但没有把剩余各诸侯王的势力彻底铲除。许多诸侯王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的梁王刘武。梁王凭借着40余城的封地(规模直追当初的吴楚二国)、天子至亲的身份和显赫的战功,飞扬跋扈,使用天子旌旗,窥伺帝位。为了夺权篡位,他甚至派出刺客刺杀朝中十几名重臣。如此横行不法,就是当年的吴王刘濞也没有干过。铲除魔王的英雄自己却变成了魔王,这种似乎是电影情节的真实上演,不能不说是对削藩改革的莫大讽刺。

最终解决封藩问题的,是28年后(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根据主父偃的建议而实行的推恩令。推恩令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又极其巧妙。汉初原本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推恩令则规定诸侯王所有的儿子都有继承权,都可以在原有的王国中分到一份土地。这一政策表面上以“关怀”诸侯王的庶子们、实践“仁孝之道”为幌子,实际上却是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按原有的继承制度,王国代代相传,规模一直不变,始终是朝廷的心腹之患。而推恩令一下,过一代,一个诸侯王国就会一分为几,甚至十几。即使是吴、楚、梁那样拥有几十座城的大国,不过分上一两代,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再也构成不对朝廷的威胁了。推恩令颁布后,诸侯王势力迅速瓦解,很快就“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只能老老实实做顺民了。就这样封藩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本文标签: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