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蒙娜丽莎》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9-12-09 00:00:00编辑:打哈欠的大狮子

达芬奇性格中的所有这些特点使我们见不到他的自画像,因为画家的自画像往往最能揭示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最能披露出他们对其所从事创作的那个时代的喜爱或反感。达芬奇在晚年画下的唯一一幅肖像没有在他对世界的理解方面留下任何疑点。那是一个智者憔瘁而疲惫的脸庞,达芬奇经受过世间的一切风雨,窥透了宫廷表面的虚光浮影,洞察到无耻的权欲狂必遭覆灭的下场。达芬奇是这样写的:

“皇上、公爵知多少,可有谁去怀念他们!

穷困之人又有多少,他们一贫如洗,但却因精神高尚而深感充实!”

达芬奇热爱人们,热爱生活。

他说:“绘画是无声的诗篇。绘画能将最后的成果留给普天下的人们。”

普天下的人们……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创作的顶峰,这是他留给人们的遗产。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画了四年,但还是没有作完这幅画,瓦萨里是这样说的。达芬奇是在将近50岁时遇见蒙娜丽莎的,那是崭新的16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1503年(这是创作蒙娜丽莎的推测时间),达芬奇决定画人的概括性形象,画自己同时代人的概括性形象。也许,这个决定并不是马上作出的。可是,月复一月,画家越来越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渐渐地便产生出要创造人的生动形象的愿望,而且自觉不自觉地使这一形象赋有了他自身性格中的许多特点。许多研究人员都感到惊异,为什么富商不要求达芬奇把妻子蒙娜丽莎的画像留给他;他们认为,这大概是要想证明画家所画的并非蒙娜丽莎其人。

我倒觉得佛罗伦萨的这位商人一见此画吃惊不小。他并没有把自己年轻可爱的妻子蒙娜丽莎看作一位贤淑的仙女。对于他来说,这幅肖像画是太堂皇,也太庄重了。另一方面,画家达芬奇在蒙娜丽莎这个形象中倾注了太多的个人色彩,因而他也就无法和蒙娜丽莎分离,终于带着她离开佛罗伦萨到远方漂泊去了。就这样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跟作者一起到了法国。曾经庇护过达芬奇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大师故世之后得到了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后来蒙娜丽莎终于到了卢浮宫,成为大博物馆的骄傲。

本文标签:蒙娜丽莎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