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皖南事变后中共为何放过主要参与者白崇禧李宗仁

时间:2020-12-26 11:36:59编辑:野蛮历史网

  一、国共关系由合作转向磨擦

  日本军国主义在1937年夏天对中国大陆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危及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分别调整了各自的政策,达成统一合作协议。这一顺应历史潮流之举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从而得到了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阻敌,八路军和新四军则迅速开赴敌后游击,以配合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团结御侮,一致对敌。国共两党关系在抗战之初是比较融洽的,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新四军屡有嘉勉,正如陈毅所言:“上峰前后嘉奖电文数十余通,即顾祝同、上官云相等亦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屡电驰贺者再,此固事实之昭然,非可以浮词粉饰者也。”(陈毅:《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6年第1期。)

  武汉、广州沦陷后,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党当局对中共态度随之发生变化。

  蒋介石当初同意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早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国民党一方面承认“和平统一”,同意国共合作,一方面仍强调要“根绝赤祸”,责令中共“精诚悔祸,服从三民主义,恪遵国法,严守军令”。(《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第433页。)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实行,原因很多,其中原因之一,用蒋介石后来的懊丧话说,是“自信太过”。(蒋中正:《苏俄在中国》第238页。)自信什么呢?自信能寻机吃掉中共。他曾公然向王明表示过:“我的责任是将共产党合并国民党成一个组织……此事乃我的生死问题,此目的如达不到,我死了心也不安,抗战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意义。”(陈绍禹致中共中央电(1938年12月23日)。)抗战一年多以来,中共武装深入敌后,如鱼得水,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迅速壮大,这是蒋介石始未料及,无论如何都不甘心的。于是,就有了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防共限共方针的产生,就有了1939年10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从“政治限共”向“军事限共”的演变。在此前后出现了深县惨案、博山惨案、平江惨案、鄂东惨案、竹沟惨案、陇东事件、晋西事变等一连串由国民党军队挑起的流血事件。对此,中共中央明确表示:“我们根本反对抗日党派之间那种互相对消力量的磨擦。但是,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末,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