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左宗棠:唐太宗以来维护领土功劳最大者

时间:2012-05-06 02:45:18编辑:历史狂流

左宗棠从郭嵩焘的来信中得知郭和咸丰帝上述有关他的对话后,对咸丰帝感激涕零,在给大儿子的信中,他说:“以未著朝籍之人辱荷恩知如此,亦希世之奇遇。骆、曾、胡之保,则已在圣明洞鉴之后矣。”“未著朝籍”点明左宗棠的布衣身份,他的稀世奇遇其实只能靠他人极力举荐,但自视甚高的他羞于言此,更绝不承认,就直接将之归功于“圣明洞鉴”了。这颇受人诟病,但他却自恋地感受到“国恩高厚”,决定竭尽所能,存心报国,“期无负平生之志而已”。咸丰十年(1860)五月,他这个坐啸戎幕八年的书生终于操起杀人之业,从幕后走到台前,组建楚军,亲履行间,与太平军作战。这时,他年轻所学便发挥用武之地。在家书中,他说:“吾频年兵事,颇得方舆旧学之力。”(《左宗棠全集·家书》,第85页》)诚然如此,他胸罗古今地图兵法,善于用兵,所以打起仗来,胜多负少,迭著战功。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就绘声绘色地记述了左宗棠初次率军出征的战绩,说他“八战八克,斩馘逾万”,收复了浮梁、乐平等地,曾国藩奏称他“叠破巨寇,振江皖全局,勋绩甚伟”。左宗棠一战成名,自此与兵事结下不解之缘,其后半生基本上就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并由军功发皇,渐达高位,乃至先李鸿章二十四年封侯。

其实书生以杀人为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曾国藩就曾称自己带兵为择术不慎。左宗棠也是如此,咸丰十年奉诏即戎,虽然他曾立志要尽平生之心,轰烈做一场,但并不愿久历兵间。早在同治二年(1863年),他就表示东南肃清后,当作归计;同治五年,更说“颇厌兵事,故急思脱身……作归田之计”(《左宗棠全集·家书》,第109页》)。然而,报答君恩之念以及儒者担当世运的使命感,令他欲罢不能。朝廷每有督办军务之命,他总是欣然应诺,毫不推脱。同治五年,已顺利剿除太平天国余部的他,非常厌倦经年的战事,刚想脱身,好好休息,却突然接到调督陕甘镇压捻回的命令。他自知西征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但愿意一力承担,为朝廷分忧。在家书中,他说:“吾移督关陇,有代为忧者,有快心者,有料其必了此事者,有怪其迟久无功者,吾概不以介意。天下事总要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圻,岂可避难就易哉!”对左宗棠如此勇于担当,曾国藩曾以钦佩之心对人说:“此时西陲之任,倘左君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恐亦不能为之继也!”(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7页)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清廷谕令李鸿章前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李鸿章不仅不愿去,还向人抱怨说:“若以鄙人素尚知兵,则白头戍边,未免以珠弹雀,枢府调度如此轻率,殊为寒心。”(《李鸿章全集》第5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793页)可是,左宗棠则不同。他看到李鸿章甩手不干,枢部束手,就调兵遣将,自请赴滇、粤督师。七十二岁高龄了,还雄心不已,壮怀激烈。这就是左宗棠,一个清王朝的“孤忠可托”之臣。然而,造化弄人,左宗棠对外积极主战,在中法战争前线,临死前,他还连呼“娃子们出队,出队,我还要打”,却始终未得一战;而李鸿章最怕对外作战,偏偏让他碰上中日甲午战争,结果声名扫地,为世人所唾骂。有人据此评论左福命较优,其实不尽然。杨昌濬曾恭维左宗棠说:“洋人怕中堂。”左答曰:“此言那可靠。我初以四品京堂打浙江长毛,非他们怕我。打陕甘回子,打新疆回子,都非他们怕我。还是要打,怕是打出来的。”

本文标签:
本文专题: